找到相关内容148篇,用时2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浅析六朝汉译佛典偈颂之文学特色(2)

    大正》4?647b)。   112 见《大般泥洹经》卷五〈鸟喻品〉(《大正》12?889c)。  页59  一切法无常,毕定当破坏,诸有法如是,是最可怖畏。……  无量境界乐,此乐皆无常,本作故,...犹如愚者不觉知。故佛陀劝诫道:“无量境界乐,此乐皆无常,本作故,必当归磨灭。”即是此意。   (四)叙 事   佛典,主要是书写、传递佛陀对世间众生离苦得乐的诸种言行教化,而其中的偈颂亦是发挥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1952383.html
  • 华严念佛三昧论

    为上首。于一念  顷。得见百佛千佛百千佛。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世界微尘数佛。   此佛种无尽。皆由普贤愿行所生。盖普贤愿行。俱以四无尽句而得成就。所谓虚  空界。众生界。众生。众生烦恼。我愿乃...愿行所生。盖普贤愿行,俱以四  无尽句而得成就。所谓虚空界,众生界,众生,众生烦恼,  我愿乃。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故,是则佛种无尽。故曰我知十方  一切如来,毕竟无有般涅槃者。  四....

    彭际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81455856.html
  • 王恩洋:心经通释

    ,不即受福,要待次生福果乃成,名生受业。后受业者,善恶业微,或余得势,要待多生其果方成,名后受业。此一人所作三之不同也。自有极善极恶之,既感现受,复感生受,复后受者。如百返人天,受福不穷;或...  答:已知世间实相惑业相生苦相感者,即得究竟解决众苦之方矣。谓苦自业生,则欲无受彼苦、当先不造彼业。彼业既,众苦亡矣。次复应思,由惑起,则欲不造彼业、当先不起彼惑。烦恼既、而诸业自息矣。惑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10069131.html
  • 佛教的生死观

    类推,恶现行时同样有生相显现,恶结束时有死相显现。同是善业或恶,也有上、中、下不同等差的交替与转化;就是相同的中等善业或中等恶,也有诸多满业上的差别,同样还有一期、新业现前、生灭灭生、前后...揭示生死相也只不过是内因缘生法的缘生相,所谓“缘聚则生”,“生”是缘生的道理。如果一期力尽了,则死相现前,《摄大乘论》卷一称为“有受尽相”。《成唯识论述记》卷十五解释为“习气有,彼论(笔者注:指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4480110.html
  • 澈达业的真谛 提升人我价值

    不会损失。多般的立即产生果报,这个果报会延续下去,直到为止。业报的性质和大小,决定业果持续时间的长短,它可能延续许多年,也可能要等到其他业果成熟时,方才为人感受。除非不造因,否则善恶种子永留第八...这些是无量有情必需树立的人生观。然而,这种人生观是以大乘自作、自受果和由心造、果由心变为理论依据而建立的,又是以努力止恶作善、舍染趋净、自觉觉他为条件的。本文拟从业报酬引与生命的价值建立内在的沟通,...

    常 进

    |因果|业力|命运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1/01/2025113799.html
  • 中外名人谈佛教(第一辑)

    因噎废食何必。  外因要靠内因方能起作用,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。自古以来解铃还须系铃人,善恶之皆自作自受。  学法之人必生同体大悲心,须知众生与己互相供养。衣食住行皆是大家来捧场,悟此即生感恩惜福之心。...。让我们记住这永恒的教理,努力按照佛陀的教法来革新我们的思想和修正我们的行为。 这样,即使是处在令人恐惧的原子弹时代,我们也会镇定自如地面对它,为促成正思正行我们的绵薄之力。  ※ 尊者W·罗睺罗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50239653.html
  • 《福慧明灯》--佛法入门导引

    ,却被人打至重伤。由此可见,一旦因种下了,便不会随年月而消失,即使过了千千万万年的长时间,一旦遇上了外缘,它仍然会结果。 因果有无数种类,我们根本无法一一说,但我们可以把它笼统地归?#123;为身...果报了。在不善果报中,最可怕的并不是生于地狱道中受苦等,而是爱作同业之倾向这种习气果报。转生地狱等的痛苦,尚且有一天能,但若因曾杀生而致后来世有再次杀生之喜好的话,便会因此又在作同业,又再引发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1644292.html
  • 大净土论——《西归直指》导读

    成就圆满大悲。以大悲心随顾众生故,则能成就供养如来。菩萨如是随顺众生,虚空界,众生,众生烦恼,我此随顺无有穷尽。念念相续,无有间断,身语意,无有疲厌。”我们要把普贤菩萨的行愿变成...一个环境念佛、学佛。在家庭里、单位上,都不能降伏自心的烦恼,又怎么能够四海为家呢?莲宗祖师印光大师多次在书信中劝告一些居士不要出家,有一封信说:“如来说法,恒顺众生。遇父言慈,遇子言孝,外...

    曾琦云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1447636.html
  • 生命伦理学 基督教与佛教——以“安乐死”为例的比较研究

    过程,而是通过根绝无明、报息所达至的超生超死的解脱状态。(当然,这里对于涅槃之安乐的解释也是十分粗疏的。)  一步言之,中/西、佛/耶死亡观的不同,也决定了对于“安乐”的不同理解:对于科学主义...

    陈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4152200.html
  • 佛教问答

    ,于释尊之世,曾造逆罪,生堕地狱。但此时,仍乘昔修功德而成佛,号天王如来。按法华经载,世尊多劫以前,为求法华大经,得遇阿私仙人,始获授受,昔之阿私仙人,即今之提婆达多,故佛称其曰善知识也。 ...呈献临时物品,此其小者,不过仅使其精神喜悦而已。令伯母既已古稀,将来寿,神往何处,是大问题!真知报恩者,当以大者报之,即教以佛法,预备往生极乐,证成佛果,不生不灭,可谓最彻底矣。不但此也,教人念佛,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82253044.html